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丁玉龙:支撑能源转型的储能产业如何发力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钟银燕  2016/3/2 10:46:25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编者按:正如一位储能专家所言,储能对电力和能源系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不仅对常规电网具有调峰调频、增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水平,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和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5%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探讨储能产业如何支撑能源转型和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节能增效,储能是途径

记者: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现阶段的中国既需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需要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展储能产业的意义?

丁玉龙:中国的确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每年耗能大致为折合40亿吨标煤。巨大的能源消耗一方面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由于我国能源中煤炭的比重达65%左右,也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例如雾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包括节能提效、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和交通电气化、增加核电、水电、燃气等的比例。储能是实现节能提效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由于难以准确预测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对储能技术的需求不难理解,但人们对储能在节能提效方面的认知却尚显不足。

在我国每年消耗的约40亿吨标煤的能源中,超过50%被浪费掉了,其中大部分是以余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所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能源需求可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解决,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增长不一定完全需要建立在能源增长的基础上,节能增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也可以减排。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在过去20年左右,中国在节能增效技术领域取得不少成就,把容易做的基本都已经做了,剩下的是“硬骨头”——余热源分散且不稳定的余热利用。这些余热等级各异,与可再生能源的特性有相似之处,所以储能特别是储热技术在未来节能增效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

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要先行

记者:新能源电力快速发展,但国内弃风、弃光也已成常态,您认为,储能的发展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哪些?

丁玉龙:新能源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弃风和弃光问题近几年来愈趋严重,其实,不仅仅是弃风和弃光,弃水和弃核的形势也变得严峻。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远离负荷中心,并且输电通道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中短期可通过储能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当地消纳,中长期要通过增加输电通道和经济可行的储能实现电能的空间和时间移动。

以三北地区为例来说明储能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作用。我国北方特别是三北地区的冬天供暖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基于燃煤的中央供暖锅炉或热电厂,其中热电厂使用热电联产机组,这些机组的运行是“以热定电”,由于供暖需求,热电联供机组满负荷运行,所发电电网全部接收,但三北地区当地的电力消纳有限,电力输送通道也有限,这就造成严峻的冬季弃风。

一个技术上可行的中短期解决方案是可再生能源(风电)的制热、储热和供热,取代基于燃煤的供暖。这个技术的实施可以是小型的,如最近不少地方推行的储热型家用电暖器;也可以是大型的中央供暖系统。对于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大型制热、储热和供热系统,制定适当的国家政策以调动风电场、制热和储热技术提供商、电网和供热公司等各家的积极性是关键。在技术层面,高性价比的长寿高储能密度材料(如高温相变储热材料)和系统集成是关键,这些技术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保证稳定供暖;基于可再生能源制热、储热和供热的技术也是其它储能技术很难以从经济上和技术上竞争的。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