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我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是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国家。
前不久,记者专门就新能源消纳的话题采访了国家电网公司发策部副主任、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他对弃风弃光现象进行了理性分析,阐释了保障新能源未来的健康发展,需要哪些环节的共同配合与完善。
记者:目前我国新能源并网的总体情况如何?
张正陵:从过去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全球第一,2013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世界第二,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当。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全年发电量近18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省份的全年用电量。
截至2015年11月,国家电网调度范围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合计达到14626万千瓦,占总装机的12.4%。2015年1~11月,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31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5.6%。
国家电网是目前全球接入新能源规模最大的电网。“十二五”期间,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29%,发电量年均增长2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70%,发电量年均增长219%。新能源在15个省区已成为第二大电源,其中11个在“三北”地区,占比均超过10%。蒙西、甘肃风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甘肃、新疆太阳能发电装机超过500万千瓦。冀北、甘肃、蒙东、蒙西新能源装机比重均超过30%。
记者:新能源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弃风、弃光的状况一直存在,当然具体的比例在不同年份有所变化。您认为这背后主要存在着哪几方面原因?
张正陵: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运行消纳矛盾也日益突出。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对新能源运行消纳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弃风、弃光成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体看,截至2015年11月底,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19个省区基本不弃风,23个省区基本不弃光。弃风弃光主要集中在“三北”少数省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消纳市场总量不足。
在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包括新能源电源在内的各类电源装机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以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为例。在东北,从“十一五”以来整体呈现多电状态,进入“十二五”,东北电源装机增长36%,比同期用电负荷增长高出19个百分点。2015年东北电源装机规模是最高负荷的2.4倍,东北电网发电设备利用率持续走低。在西北地区的甘肃和新疆,电力装机同样远大于用电负荷。在市场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增加大用户直购火电电量,进一步挤占了新能源发电消纳的市场空间。
二是电源结构不合理,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新能源的并网消纳要求电力系统拥有良好的调峰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灵活性不足、供热机组比重大、自备电厂不参与调峰等现状,都是影响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发电需要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进行调峰,而我国火电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达67%。在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火电占比甚至达到70%,抽水蓄能、燃气等电源却不足4%,东北、西北地区的灵活调节电源更是少之又少。
三是电网发展滞后,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区消纳受限。
国家规划了9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其中7个在“三北”地区,但目前仅安排了哈密、酒泉、蒙西等3个基地的跨区输电项目。
电网项目的核准同样滞后于新能源项目。新能源富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跨省跨区通道能力不足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