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项目规划管理,突出项目优选工作,控制燃煤电站总量。12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低于300克,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环保强制性标准的坚决淘汰,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
清洁发展“喜中有忧”
2015年我国电力清洁发展大事、喜事不断。5月19日,世界水电大会在京召开;11月25日,三峡集团中标巴西499万千瓦的两个水电项目。3月10日,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获批,成为4年来首个核准的核电项目;4月、12月,国家两次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落地福建福清等核电项目;10月21日,“华龙一号”技术有望挺入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7月15日,中电投与国核技重组成立国电投。2月底,我国风电装机首次突破1亿千瓦,实现10年百倍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达到1亿千瓦的国家,也成为我国“1亿千瓦俱乐部”的发电类型。同时,电力清洁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
在投资结构方面,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投资仍占大头,但占比因火电回升有所回落。1-11月,在全国电源完成投资中,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68.2%,同比降低4.7个百分点。风电投资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6.8%。但水电投资回落明显,同比减少23.1%;核电同比降低10.9%。
在电量结构方面,水电、核电、风电机组利用小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139、32、74小时,在西北、西南、吉林等地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弃水、弃风、弃光”等问题。
电煤价格跌入“3”时代发电企业业绩“置顶”
发电行业在经历长达四年(2008-2011)的“苦难岁月”后,2012年终于迎来“重大转机”,2013年经营业绩“持续改善”,2014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巩固提升”,2015年进入第四个“好年景”。截至11月底,五大集团无论是利润总额、净利润、EVA值,还是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保值增值率,创2002年电改以来的“13年之最”,也实现了“黄金四年”的“业绩置顶”。五大集团利润总额已超过2014年达到980亿元,预计全年可能突破1080亿元,在国企利润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成为央企板块和工业经济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