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贵、蒙西等一些新电改“先行先试”省区出现了直接交易、集中撮合交易、发电权交易、挂牌交易等多种模式。由于电力市场过剩加剧,随着市场交易电量比重的提高,无论是协商定价,还是市场竞价,现有的标杆电价体系受到根本性冲击,发电企业“打折让利”将成新常态。云南省一季度市场交易电量达到49.51亿千瓦时,电价因竞价下降0.11元,电厂减收5.44亿元,一年超过20亿元;贵州省截至10月31日,交易电量累计完成142.42亿千瓦时,交易均价比目录电价降低5.48分;甘肃组织风光电与高载能自备电厂开展发电权交易,与常规电源打捆参与大用户(酒钢、兰铝等)直供电,风光电折价0.325元/千瓦时,火电让利0.135-0.150元/千瓦时;蒙西电网开展电力增量市场、多边交易,1-8月折价为2.73分/千瓦时。据最具代表性的某全国性发电集团统计,1-11月市场电量558亿千瓦时,占销售电量的比重比上年“翻一番”还多,达到13.4%,平均电价每千瓦时0.303元,比批复电价降低0.106元。其中:大用户直购电占6.62%,降价0.0712元;竞价电量占5.8%,降价0.127元;其他市场电量占0.96%,降价0.224元。按此推算,五大集团因市场电量减收约300亿元,全行业超过600亿元。
火电提速遭“吐槽”
不同往年,2015年火电发展技术创新步伐加快,8月华能安源电厂建成首座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11月国电泰州电厂成功应用百万千瓦火电二次再热技术,标志着我国火电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同时,火电核准、在建、投产也明显提速。1-11月份,全国基建新增装机9044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4751万千瓦,同比多投产1346万千瓦;火电完成投资980亿元,同比增长25.2%,不仅扭转了2006年以来火电投资连续下降的局面,而且还大大高于全国电源投资6.7%的平均增长水平。
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的大视野下,我国雾霾天气频现,火电的“提速”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华北电力大学发布《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指出煤电项目大跃进式增长,“十三五”将造成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和7000亿元的投资浪费。能源专家周大地也建言,未来能源消费增速下降,电力市场恶性竞争,应尽快停建、缓建火电。
火电项目之所以在近期出现一个“小高峰”,一方面是因为火电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各发电集团希望能抓住“最后机会”,抢占市场份额;二是投资体制改革,中央简政放权,下放火电项目审批权,地方政府为稳增长、保就业,加快了核准进度;三是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火电边际收益可观,客观上促进了火电投资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