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今年以来,深圳供电局主动适应新变化,逐步改变以往通过大规模投资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子,围绕提升投资效益等原则,全力提升设备利用率,对存量和增量配网资源开展优化管理,配网发展转型进行了有益尝试。
“公线专用”释放资源红利
“如今空间资源越来越少,变电站建设阻力不小。”谈及配网规划,深圳供电局原计划发展部副主任张劲松深有感触。
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供电局共有223座变电站,变电站出线间隔利用率达73%,没有可再使用出线间隔的变电站77座,占比达到34.5%。变电站的出线间隔就像家里的接线插座,没有出线间隔,就意味着接线插座全部插满了。出线间隔使用紧张制约着电网对新增负荷的接入能力。与出线间隔紧张同时存在的还有线路轻载问题。据统计,2014年,该局共有轻载110千伏变电站19座,占110千伏变电站总数的10.9%;轻载线路1310条,占比25.87%;轻载配变2061台,占比13.5%。因此,从规划设计阶段用好存量资产,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高配网设备性能十分重要。
为破解配网规划面临的问题,深圳供电局开展了提升配网资源利用效率的专项研究,并形成定期分析机制,每年针对配网设备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查找原因,制定提升计划。其中,针对当前专用线路利用率偏低、独占变电站出线间隔、辐射专线停电协调困难等问题,深圳供电局探索出“公线专用”的接入模式。
据介绍,“线”指的是资产的投资概念,由供电局投资建设的叫“公线”,由用户投资的叫“专线”;而“用”指的是电器接线服务,如果线路上只有唯一用户,就称为“专用”,如果在某节点上形成支线,接入其他用户,则称为“公用”。
一些专线用户在报装时容量较大,但实际负荷并未达到容量值,释放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利用率低,供电局又无法对其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变电站出线柜资源紧缺,专线占用开关柜,导致变电站轻载和用户接入困难的双重矛盾。
于是,深圳供电局从严控新增线路审批入手,取消专线供电模式,除机场、地铁和高铁专线外,全部采用“公线专用”接入方式。“针对新增用户,通过公线来满足专线用户的需求。待用户负荷完全释放后,如果线路接近满载,用户可永久享受‘公线专用’待遇;如果线路轻载,将在确保安全用电的情况下,继续在这条线上接入其他用户,提高线路负载率。”深圳南山供电局原副局长黄国平说,“我们会逐年测算负荷释放情况,并根据线路实际负载水平适时进行网络优化。”由电网投资建设的公用线路给专门的用户使用,使用户同样享受专线待遇,同时也确保了线路的负载水平处于合理,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
2015年上半年,深圳供电局业扩新出线同比下降22%。其中,专线数量逐步由2013年51回减少至2014年的24回,2015年进一步减少为2回,相当于释放出了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出线资源,缓解了出线资源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