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提升设备利用率
在新出线管控取得突破后,深圳供电局通过配网网格化管理,对存量资源进行精耕细作,因地制宜地提升设备利用率。
“原来的规划没有充分体现出整体性,由于各项业务分归几个专业负责,中间没有打通,导致资源不能及时挖掘。”张劲松说,实施网格化管理后,高、中、低压配网规划按照一张网统筹,避免重复建设,确保项目投资效益。
以南山供电局为例,2014年,变电站出线柜的利用率高达92%,但线路负载率仅为29.8%,整体容载比为2.3。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迅速,“巨无霸”负荷频现,4个重点片区预测负荷125万千瓦。面对变电站“吃不饱”,而出线柜资源紧张的局面,南山供电局对其65个网格进行内部分析,开展“瘦身计划”。
“容载比能否压缩?负载率能否提升?我们从这些方面考虑,找出‘虚胖’的,把多余的‘脂肪’剔掉,进行网格内的重新组合,以最经济的优化手段进行调整。”黄国平说,像南山这样的新区,负荷释放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一边争取投建新的变电站,一边将备用线路供邻近用户共用,共享公线,待负荷逐年释放再进行调整,由此整合现有的线路资源,提升利用率。
南山供电局通过共享备用线路、适当放大装机容量等多种手段,2015年累计节约变电站出线柜16个,相当于110千伏变电站1台主变的出线数量,缓解了出线柜资源紧张的压力。
与政府加强沟通助规划落地
除了出线间隔紧张等情况外,由于房地产项目未同步规划配套变电站、配电房和电缆管沟,中压线路进度滞后变电站建设,一些变电站投产后长期“晒太阳”,无法投入使用。蒋石变电站是其中一个例子。
自蒋石变电站之后,光明供电局每年在和新区政府召开协调会时,都会“一揽子”上报变电站进出线电缆沟需求,提前纳入变电站主体工程同步开展可研、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此外,深圳供电局要求各区供电局充分利用现有跨年度项目实施政策,配合新投产变电站的投产时间,尽量准确把控新投变电站10千伏出线的项目立项时间,争取变电站投产后3个月内完成配套10千伏出线工程。
据介绍,除了以网格为纽带,用“一张网”的整体思维来整合配网资源外,深圳供电局还着力做好配电网规划与市政规划协调,加强与地方政府、村委相关单位、用户的沟通,落实高压配网站址、中低压配电房、电缆路径,促成政府在土地详规中发布配电设施建设需求,从而让配网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