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继《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实施之后,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到2020年,将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一系列政策上扬,无疑都预示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利好政策将对市场有何影响?如何解决个人车主“充电难”问题?又该怎样确保《意见》和《指南》的落地?参与文件起草工作的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李立理博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并对上述问题做出解析。
记者:《意见》和《指南》这两个文件是什么关系?
李立理:《指导意见》和《发展指南》这两份文件实际上都是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同步编制完成的。《指南》总体上是贯彻落实《意见》的一个更细化的配套文件。与《意见》重在指导具体工作开展有所区别,《指南》侧重于对未来的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提供指导,预测了我国未来各类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不仅提出了我国“十三五”阶段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目标,还提出了分区域以及分场所的建设目标,对于各地编制专项规划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记者:在您看来,此次发布的《意见》和《指南》有哪些亮点?
李立理:《意见》和《指南》作为国家首次出台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我觉得它们最大的贡献就是系统回答了充电基础设施“是什么”、“怎么建”以及“行业如何培育及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在“是什么”问题上。一是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作为一类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定位;二是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的体系层次。
在“怎么建”问题上。一是充分体现了分类推进的理念,对不同类型充电设施以及充电服务平台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要求;二是提出了到2020年国家层面的引导性目标,体现了区域梯次发展的理念,在场所引导方面,强调因地制宜,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