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调查】电动汽车充电难的老问题到底怎么解?(4)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姚金楠 焦旭  2015/12/22 9:42:25  我要投稿  

症结在于技术

驶入发展快车道的电动汽车一路疾驰,但相对于经历工业文明长时间演化进步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明显单薄许多。

刘永东坦言,标准迟迟难以统一,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技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也深谙这一痛点。陈永翀认为,从表象上看,充电桩数量少、充电兼容性差、用户使用不便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目前的动力电池技术还不足以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市场化发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的储能电池和充电站还没有开发出来。“标准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标准难以确定,往往是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还不够清晰。”

据陈永翀预测,经过未来5-10年的技术进步,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达到日常充电10-15分钟可行驶100公里以上的里程。“所以,现行的标准和设施建设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研究,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浪费。”

孙大治也将寄希望于未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充电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但绝不是唯一。未来,如果充一次电可以达到500-600公里的续航,那么用户对于充电设施的依赖就会大大减弱。”

系统化标准更待完善

在充电设施的相关标准中,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标准最为基础,它的统一规范能够满足用户“插上能充电”的基本需求,实现的是充电过程的互联互通。然而,纵观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加系统化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充电服务平台标准就是目前用户和充电设施企业关注的又一焦点。李璞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不能有效联网,有限的充电桩信息共享困难正是这一标准缺失导致的。对此,刘永东表示,相关部门已在着手确立平台间互联互通的标准,涉及更深层次交易环节的互联互通标准也正在抓紧制定方案。

针对系统化标准的建立完善,孙大治认为,以接口和通讯协议为代表的基础性标准应该由政府主导制定,并且强制实施。但诸如平台互联、支付结算等标准则应更多交由市场决定,“未来在充电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可能运营主体会减少,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