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对于计量设备厂商来说,售电侧市场化并不一定就是机会,个人认为就短中期来看,挑战甚至会大于机会,主要原因如下:
用户侧计量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对于多数习惯于两网公司集中采购的大中型计量设备厂家来说,原有的标准化产品比拼价格的竞争模式,可能不太适合与用户侧计量市场,特别是面向市场化售电公司增值服务所需的计量体系和设备,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而在这个领域中已有不少中小规模的计量设备厂商,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懂计量”与“懂用户”之间的矛盾:原有的标准化产品研发制造模式,是产品跟着标准走,至于产品到了用户那里,如何安装、如何使用、采集过程如何、采集的数据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是由电网公司高度复杂和标准化的业务体系去保证的,产品厂商可以不去了解其中的复杂业务,但是到了售电公司那里,产品与用户的业务需求是高度融合的,做产品的必须懂用户,必须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标准化的计量产品厂商在研发流程、销售体系和企业文化方面都需要重新思考。
单体产品与能源管理体系:未来的售电公司一定是一个能源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综合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而这时售电公司对计量厂商的要求一定不仅仅是提供计量表计和部分采集系统,而是能够得到能源管理方面的完整支撑,从单体的计量装置开始,到采集平台,到大数据平台,到应用支撑。所以原有的产品思维要逐步转向系统思维,这对计量产品厂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能源互联网和计量设备之间的层次性关系:再往深了说,计量和能源数据只是能源互联网体系的一部分,能源互联网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电力供应链维度,包含发输变配调用等领域;二是电力业务层级维度,包含作业、流程、业务、企业、市场等层级;三是技术实现维度,包含设备、通信、信息模型、功能、业务应用等层级。这三个层级纵横交织,每个层级又有自己特定的技术和业务内涵,纵向又分不同的应用领域贯穿各个层级,构成了电力系统的能源互联网理解。未来在售电侧智能化和能源互联网的角度看,计量应该是有机融合到能源互联网体系中,而不是从计量的角度较为狭隘的去理解能源互联网,在业务需求、功能定位、产品形态等方面都又较大的不同,所以对计量设备厂商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对计量设备厂商来说,电改对传统电网业务影响不大,但是电网业务本身存在一定的发展限制,所以如何抓住售电侧市场化的机会,进行业务拓展是必须的思考。但是业务拓展需要进一步理解售电业务和电力业务,需要有清晰而独特的顶层认识和规划,然后进行逐步的落地,应极力避免在战略决策中“看到机会觉得自己就能做”的盲动,否则容易陷入“铺摊子”的格局而无法形成有针对性的业务和技术创新,这需要计量设备厂商逐渐改变原有的产品思维,形成系统思维和用户思维,这才是最难的挑战。
(作者:先见能源智库 武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