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表:由电网企业通过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承担抄表业务,并向相关市场主体提供抄表数据。这部分业务也是电网企业的公共服务部分,包括对第三方的抄表服务也由电网公司负责。
售电市场化以后的机会
对于计量行业来说,原有的电网业务基本不受太大影响,但是由于电网对智能电表的投资高峰期已过,后续大规模的计量项目可能性减少,既有业务只是计划轮换和故障更新部分,所以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售电侧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包括:
拥有配网的售电公司重新构建计量体系:在政策文件中“电网企业是指拥有输电网、配电网运营权(包括地方电力公司、趸售县供电公司),承担其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企业”,即除了既有的国网、南网和部分地方电力公司之外,还会有一部分拥有配网运营权,承担所在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的售电公司出现,这些公司同样需要为用户提供无歧视的报装、计量、抄表、结算等业务,所以同样需要构建整套计量体系,对计量装置和用电采集系统也有相应的需求。
其他市场化售电公司的计量需求:对于不拥有配网运营权的市场化售电公司来说,虽然计量、抄表等业务是委托电网公司开展的,但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从电网公司公共数据接口获得的计量数据,很可能无法满足售电公司生产和管理的需求,所以维持自有的一套非结算的计量体系也是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未来对于用户来说,一个结算点很可能会有两块表计,一块是电网公司的计量结算表,另一外是售电公司的非结算管理用表计,为售电公司提供相关分析用的管理数据。所以即使是市场化的售电公司,也会对计量和抄表有较为明确的需求。
增值服务对计量设备的需求:由于未来售电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不断激烈,售电公司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计量数据,支撑负荷分析、购电策略分析等高级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颗粒度更小的计量数据,为用户提供能耗监测等增值服务,这从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对计量和采集设备的需求,之前一个用户可能只有一块关口表,一套采集装置,未来用户侧的采集需求可能到低压出线侧,甚至到末端的配电箱/房,乃至到最终的用能设备。而且从采集对象看,除了基本的电能量信息,可能还需要其他电气量信息,甚至非电量信息。这些都会对计量设备厂商提出更多的需求。
能源互联网与计量的有机融合:随着售电市场的开放,能源互联网也有更多应用的机会,而计量是能源互联网较为重要的一条主线,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未来计量体系将与其深入融合,各类不同形态的智能表计、智能计量模块,智能采集模块将会以各种方式与一次设备进行整合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