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关技术因素的制约
2.1接口与规约
为避免重复采集,已配置进出线保护的站室普遍采用了保护管理机方式实施三遥。由于保护装置自身缺陷以及通讯规约不规范、不统一,造成保护管理机程序开发工作量较大。厂商程序开发后主要依靠现场测试,反复修改,反复测试,造成设备调试周期过长。为简化配电自动化实施与维护,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急需支持即插即用。
建议解决办法:①尽快出台基于IEC61850的ACSI补充和丰富相关数据模型,设计出合理的应答与识别机制来支持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②保护、综自打包招标,如果保护和综自是同一厂商的产品,它们之间的配合问题相对会少些。
2.2停电安装制约
配电自动化的改造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停电安装,在转带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对用户正常用电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用户投诉,影响企业效益。另外由于停电时间不足,造成改造质量难以保证。
解决的途径有两条:①改善网架,使负荷能转带出去。这样安装改造就不会受到停电时间的制约了;②发展不停电安装技术。例如:当前一些架空线路的故指安装采用卡接TA,利用绝缘杆即可不停电将TA挂接到线路上,TA与中央控制单元采用微功率无线传输。
2.3配网通信制约
到目前为止,配网还没有一种可靠、廉价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由于路径成本较高,实施较困难。无线GPRS通信为公网通信方式,安全性、可靠性相对较低。
针对大面积廉价实施的需求,认为无线GPRS公网通信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不失为一个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案。遥控点按国网调2011-168号文进行加密,主站端进行必要的隔离。像配电网自动化这样大规模部署终端,不可能实现绝对安全,只要能物理上控制某一个终端,完全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攻击(即使专网通信)。所以,我们应该平衡实现成本和所需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安全合理进行投入。另外,针对无线信号不稳定引起的掉线或频繁上下线,建议采用无线GPRS网管对终端进行监测,对信号不稳定区域安装无线信号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