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本次电改为人们勾画了未来理想的购电情形。购电系统能否像淘宝购物一样方便?您认为,这种理想状态何时能够实现?本次电改能给电力消费者带来哪些切实好处?
曹寅:关于电改与互联网售电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售电与电改并无直接关系,只是说电改如果成功的话,市场将更加多元,交易平台将更独立,我们多了一个互联网平台可以让大家参与购售电。不过,其实核心还是电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电力市场一定是基于电子交易的一个撮合。再者,淘宝的特点是B—C,这对于电力是不可能的事情。如英国电力体制改革,从放开到所有用户开放花费了7年时间,法国类似进度也历经了8年时间。对于我们的具体国情而言,我认为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是此轮电力体制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在当前电力供给全面过剩的情况下,如果电力交易平台,包括发电、用电、售电都开放的话,消费者尤其是一些大用户能够掌握主动权,参与到与电网价格谈判中,并有望获得一个满意的价格。
记者:改革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赋予自主选择权,确定交易对象、电量和价格。在这里,电量、电价都成为“变数”,发电企业为了赢利“只能薄利多销”。您认为,应如何完善市场交易机制,调动发电企业的积极性?
曹寅:在接下来的电力体制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电企业的立场会更加分化。边际成本比较低的电厂,将尽可能进行开放。因为在当前公平、公正、公开的调度原则下,好机组会吃不饱,即发电小时数不满,而差机组发电小时数又会被抬上去。
因此,在改革之后,对于好机组,可以提高其利用小时数,对于差机组,在价格上被压垮后,会自然退出市场竞争。
当然,我们定义好机组和差机组,不能仅仅根据它的经济性来考虑,还要考虑其环保性。因此,在此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除了要看经济成本竞争,其他相关监管也要加强。对于近零排放、超低排放,也要将其外部成本进行内部化来加大。
记者:有专家称,新电改的市场化思路对清洁能源发电来说是“双刃剑”。电网只靠收“过路费”盈利,就更容易无差别地接入达到安全和稳定运行指标的各种电源,可以解决清洁能源的电网接入问题。但市场化之后,电网不再统购包销,由用户自主选择用电,清洁能源只能靠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等方式来吸引用户。作为电网企业,在新模式下接入电源时将如何考虑,对清洁能源有何建议?
曹寅:关于清洁能源的并网问题,清洁能源虽然要求逐渐参与市场竞争,但这一过程会有一个过渡期。而且,清洁能源本身的经济性将会快速呈现,尤其在用户侧这方面。因此,在这一过渡期之内,清洁能源的发电小时数如何保障?上网电价如何保障?补贴机制如何保障?都是我们将面临的考验和难题。我想,通过电改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可以解决。我依然坚信,到2020年,当清洁能源真正实现在用户侧的直接上网,补贴真正取消时,清洁能源就不再需要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