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六大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包括:《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六个配套文件公布后,中国电力新闻网推出“电改时间”系列专题,采访专家学者和电力企业负责人,畅谈对新一轮电改的认识体会。今天推出记者采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能源问题专家查道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研究员吴钟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力,漳泽电力塔山发电公司党委书记王爱华,国网启东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沈百新、副总经理张圣建的文章,敬请关注。
记者:本次电改为人们勾画了未来理想的购电情形。购电系统能否像淘宝购物一样方便?您认为,这种理想状态何时能够实现?本次电改能给电力消费者带来哪些切实好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能源问题专家查道炯:电力历史上有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我国缺电,电力供应不足;二是消费者的负担,站在消费者角度,希望电价越低越好;三是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一部分,电力企业要做好节能减排成本必然会上升,成本传输到消费侧当然也会受到影响。站在学者的角度,我认为,电力既要有公益性质也要有商品属性。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呢?就是既让电力企业有利润空间,也要让消费者承担,就是说需要各方分担。
记者: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兼顾改到位和保稳定”,改革的首条基本原则即为“坚持安全可靠”。那么,在“改到位”和“保稳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什么?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平衡点”是既要改革到位又要保证稳定,那就要看老百姓是否满意,企业是否也满意。社会各界都满意了,才是改革到位。同时,要建立现代电力工业体系,让电力改革成果惠及民生,让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从电力安全方面而言,目前,我国电力技术是没有问题的。我国风电太阳能占比不高,像德国、丹麦的新能源占比较大,他们电网都可以安全运行,我国的电网就更没有问题了。同时,我国的电网比欧洲、美国的电网坚强得多,不论从电网规模还是设备、线路质量方面,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从社会稳定方面而言,要防止出现不公平的问题。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