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导读:对于周一发布的6个电改配套文件,能源人各有各的看法,也不缺乏质疑声。无所不能专栏作家、能源互联网专家曹寅态度鲜明的为配套文件点了个赞,认为配套文件体现出了“和”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协调和融合市场和计划的努力,而在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电改实为在两难中做选择。
2015年北京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但2015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六个配套文件,却比大家预期来的更晚一些。自从九号文发布之后,每逢月底,就会有媒体或者机构提前“泄露”配套文件将要发布,不过,虽然“狼来了”喊了很久,但狼始终没有露面,正在大家都已经不指望年内发布的时候,文件真的来了。
首先,我要态度鲜明的为配套文件点个赞,从配套文件和意见征求稿的差别中,能够看出来在近十轮的意见征求过程中,电改方向以及相关细则有了较多调整,出台的六个配套文件处处透露着“和”的精神。
以“和”为代表的市场和计划的协调和融合,在目前的改革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时机和02年的“5号文”改革一样,都处于发展换挡期,但目前“9号文”的改革背景更为复杂,需要考虑三重互相矛盾的约束条件。
电改无法回避的三重互相矛盾的约束条件
1、电力短期过剩和长期不足的矛盾
中国电力现在面临既要短期控制装机增速,又要确保中长期充分供给,两者的平衡难以把握。
2015年,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不超过1.0%,低于上年。但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7.5%,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000小时左右,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低于4400小时,降幅较大。同时,在地方政府和电力集团的投资冲动驱使下,还有很多过去审批未建待建的项目,发电装机容量受建设周期影响还将延续高速增长,未来2-3年电力装机增速仍将保持在5%以上,电力供给过剩将在2018年达到顶点。
但是我们从人均来看,虽然我国人均用电量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人均用电量在4000千瓦时左右,但仍然同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世界主要工业国的人均用电量都在7000千瓦时以上,以美国为最,美国2011年人均用电量为13227千瓦时,韩国2011年人均用电量为10162千瓦时,日本2011年人均用电量为7847千瓦时,德国2011年人均用电量为7082千瓦时。如果比较人均生活用电量,那中国更是落后,2014年,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仅为532千瓦时,还不如2011年的土耳其、埃及、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用电量水平还低,更是远远低于韩国,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等主要工业国家,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供给仍有较大需求。更何况,随着我们的交通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未来交通能源也将从汽柴油转变为电能,假设所有汽车都使用电力,那中国用电量将比现在水平增长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