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智能变电站首检思路
整组试验是体现系统性思维,检验二次系统功能完整性、正确性的最直接方法。检验时应最大限度的保证整组试验的设备覆盖完整性,将采样、开入量、链路及保护功能等都结合起来进行;检验项目设置应该尽力贴近运行实际,验证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各种情形下(如各装置性能正常,或部分装置性能异常)的功能及应对措施的正确性、有效性。
智能变电站首次检验应依据电网运行的要求,对智能变电站内设备(包括全站内一次变电设备和二次装置)正常、异常时各职能功能的实现及故障隔离、检修策略进行验证,对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分3个层次来进行验证。
1)第一层级,系统各硬件装置正常,对各装置内部参数,特别是软压板的设置,结合技术规范进行整组功能检验。
2)第二层级,当系统中某单个装置硬件(如GOOSE交换机、光纤、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等)异常时,对系统功能的影响范围、需要停电的范围及隔离措施进行验证。在单台装置发生异常时,需要对保护、遥测、遥信等功能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确定故障隔离方案,调整运行方式。异常处理方案既要保证合理的停电范围,又要保证在运行状态的变电设备处于可靠监测和保护下。
3)第三层级,在单设备、单装置性能异常时,对判断及处理的方法进行验证。一方面要有能力、有标准判断异常现象的故障点,例如SV链路异常灯亮时,确定损坏的元器件是光纤、通信板,还是光纤盒。另一方面还要能进行维修,必要时可以要求设备制造商协助进行。
5、智能变电站首检实践
2014年4月,对兴湖变电站(2013年投运)进行了首次检验。
在本次首检中,借助一根临时电缆(接线方式见图2)实现了近于微机保护调试操作、最大回路范围验证的整组调试。即传统继电保护检验仪产生调试信号,经一次汇控柜端子排接入系统,验证系统采样、保护功能。临时电缆的作用是将同一台继电保护检验仪产生的电气量输送至处于不同设备室、不同间隔的端子排入口,保证模拟量的同步性。在此情况下,检验步骤、方法与常规微机保护就非常相近,可以方便地进行主变保护整组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