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深度】电力过剩了 电价为啥不降?(5)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网易《热观察》  作者:王银超  2015/11/12 10:38:06  我要投稿  

3、电价调整,很大幅度取决于电力企业与政府的博弈

网易《热观察》查阅了2004年至今历次电价调整发现,电价调整多以缓解原料上涨导致企业亏损。如2008年7月和8月电价两次上调,上网电价平均涨4.14分,销售电价平均涨2.61分,以此缓解煤价大涨导致电企亏损。2011年4月,部分火电企业亏损严重,上网电价上调,调价幅度视亏损程度不等。

国家电价的调整需要考虑到电力企业的盈利情况。某种程度上说,电价也要承担电力企业因大规模的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

五、以往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新一轮改革开始启动

其实,电力过剩以及电价调整等问题均可以归于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1985年,中国电力行业的投资建设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电力工业体制开始了摸索式的改革。在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的改革后,终于在2002年明确了电力产业的改革方向——市场化改革,并明确提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四大改革措施——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离、竞价上网。

2002年4月《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颁布加快了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随后的一年里厂网分开改革基本实现,在中央层面初步实现了主辅分离。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其它改革措施迟迟没有推进,2011年11月,拖了近十年的主辅分离改革才基本完成,而其他两项改革——输配分离和竞价上网至今没有实现。2005年年底,曾有一份电监会内部报告披露认为“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2、2013年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重启

与中国几乎同时启动电力改革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基于市场竞争又兼顾公平的电力体制。而中国,改革仍在继续。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被誉为“啃硬骨头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重点是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就此已形成配套文件。

13年后重启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向核心区推进。到目前为止,输配电价改革先后确定深圳、蒙西、湖北、安徽、宁夏、云南、贵州等七个试点。

11月5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提出,随着煤炭价格继续下降,将研究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新电改框架下,电价究竟是涨还是跌?能否解决电力产能过剩问题,构建合理的电力结构?广大用户能否分享电改的红利?答案还需等待。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