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多方发电主体都表示,是电网建设滞后拉了后腿,导致产能过剩。的确,电路铺设耗时长是客观原因,但电路铺设的时间是可以提前预知的。不顾及目前需求大肆装机,恐怕还是都是受到不计经营效益而还有利益可赚的驱动。
三、电力过剩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产能过剩现象无论在欧美还是当年的亚洲四小龙都曾经出现过,是经济规律导致的周期性现象,也是可以提前预知的。
首先,电力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其次,电力过剩的发展将会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
再次,电力过剩的发展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最后,鉴于能源作为资源型产品,产能过剩造成的过度开发,已经严重透支生态环境,基本是把后天的东西拿来在今天廉价消费。
四、电力过剩了,电价为啥不降?
目前,德国正面临2011年来最为严重的电力供应过剩,电价也已连续3年下跌。但是为什么中国电力供应过剩了,电价仍然没有下降?
1、中国电价政府决定,市场竞争也没用
中国目前仍然对电力实行政府定价。电力首先由发电厂生产,然后通过电网输送给用户。
这一过程涉及三个价格:电厂把电卖给电网的上网电价,电网输送电力收取的输配电价,用户买电要支付的销售电价。中国有很多电厂,央企中有五大发电集团,各地方也有多个大型发电企业,竞争还算激烈。但尽管如此,上网电价、销售电价都是由政府来定的,市场竞争也难以让用户买到更便宜的电。而输配电价,实际上包含在销售电价中,并没有单独定价,电网就是通过买电卖电的差价来获取利润的。
2、中国电价调整没有制定方法,也没有审批程序
针对电价的调整,民间多有批评。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回答国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电价实行政府定价,与美国本质上没什么两样。”但有学者指出,这个说法表面上成立,其实却差得很远。
国外政府实行管制定价,电价制定和调整有明确的方法和规则,比如实行燃料费率自动调整条款,发电企业在燃料费调整后可以先相应调整电价,再报政府和监管机构审批。电价什么时候调整,调多少等,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完成。企业与政府和监管机构主要协调电价制定和调整的方法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