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用电企业参与其中,各个试点城市都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佛山、苏州和北京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千瓦13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和80元-120元人民币。
政府补贴只是一方面,电价才是需求侧响应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苏州达能电力公司是专门从事用电服务的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张大力介绍,现在江苏省的工业用电峰值电价约为每千瓦时1.4元,峰谷电价约为每千瓦时0.4元,这对于用电企业来说,仍然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但却能令企业避免被动接受限电,影响生产。另据山东能源服务商泰达能源的负责人尹国刚介绍,国外的峰谷电价的差距已经在五倍左右,而我国各省只有2-3倍价差,当然缺少吸引力。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我国尚未建立起电力交易的现货市场之前,需求侧响应显然是一种较好的处理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仍需要通过大量试点工作,对电力交易平台系统的软硬件进行科学地探索。
用电管理的诉求
其实,需求侧响应仅是整个电力需求侧改革中的一环。最终实现需求侧管理服务的升级才是目标,而这也衍生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据曾鸣介绍,需求侧响应和需求侧管理是密切相关的。需求侧响应仅是需求侧管理的一个要素。而需求侧管理的范围更广泛,除了对市场的响应外,还包括其他管理内容,比如有序用电、削峰填谷的技术措施、政策法规、激励机制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也表示,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增效有关,在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
早在2010年前后,我国就已经开始在需求侧管理领域有所作为,这其中就包括“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国际通用的一种促进节能减排的管理模式。曾鸣说:“世界各国都在做,我们也在做,而且做了很多年了,需求侧响应是合同能源管理中的一个要素,基于需求侧响应来签订合同,基于合同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过两个有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并配套了补贴政策。时至今日,已经有三千多家专司节能减排的能源服务企业在国家发改委备案。但由于缺少配套的节能评价体系等原因,实施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