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些年来,尽管风电、光伏发展迅速,但弃风、弃光现象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为促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意见(暂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在内蒙古和甘肃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
记者注意到,此次高层选择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开展试点,可再生能源在局域电网就近消纳;可再生能源直接交易;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权;以及其他鼓励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运行机制。这四项成为试点的内容。
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罗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建设,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光伏与风能发电有较多无处可用的尴尬境地。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光伏发电在电力结构中比重占有7%,新增电力结构中比重占15%左右,在全国总发电量结构中占2.5%到3%。近日,能源局发布通知明确表示,增加光伏电站建设规模530万千瓦。
而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1-9月,全国弃光率为10%,而今年上半年弃风率为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其中甘肃弃光率达28%,居全国之首。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弃风限电主要在蒙西(弃风率20%)和甘肃(弃风率31%)等地。可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率不高,弃光弃风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为后续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提供经验与参考案例,国家决定开展就近消纳试点。”罗熙强调。
为何会出现这种弃风弃光这种尴尬的境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罗熙认为,目前有两个主要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新能源电力售电政策不齐全。一方面是部分地区阻碍风电光电进入电网销售,一方面是各路资本及政府的大力投入。配套的基础售电政策并不完善,只能是大片的新能源发电站建起来了,可是发出来的电无处可去。二是市场阻力。近年随着制造业转型去产能,工业用电量转为负增长,电力市场需求显著放缓,大量的新能源电力要进入市场,意味着原有火电水电的份额要减少,风电与光电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