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年均发电超过5万亿度的电力市场迎来了价格“破冰”时刻。
10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电价改革目的和路线图。
意见提出,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在能源领域,将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总体思路,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稳妥处理和逐步减少交叉补贴,还原能源商品属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市场价格机制,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这次提出2017年基本放开的时间表是很大的进步。”
煤电联动、标杆电价是基础
《意见》指出,在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之前,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标杆电价体系,使电力价格更好反映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
林伯强认为,“电力价格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煤电联动,目前来看,国内主要发电来源还是煤炭,这构成了电价的主要成本。而煤炭的价格是透明的,但电价却不透明,不随煤炭价格波动,将来煤价调多少,电价就调多少,这个才就是真正的联动。”
对于电力价格机制改革方案,《意见》表示,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意见》还称,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合理制定电网、天然气管网输配价格。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逐步覆盖到各省级电网,科学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改变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模式,逐步形成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
中金公司认为,此次意见即强调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改精神更突出了煤电联动和标杆电价等当前政策需要考虑的供需矛盾及成本问题,例如在标杆电价的基础上延伸出脱硫脱硝等环保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