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从交通、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连通到投资的便利化。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满足能源电力需求,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5月份,国家能源局召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会议,部署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重点工作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能源电力国际合作进入了发展新阶段。“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国家的电力建设需求将出现持续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我国的能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困局,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平台站稳脚跟,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贺文萍。
市场潜力
记者:目前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发展潜力如何?
贺文萍:我国是一个资源储备非常丰富的国家,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开发能力处于技术领先水平。传统的水力发电,我国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三峡大坝。
据统计,目前,占全球水电市场份额50%左右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自2004年以来在非洲参与了2000万千瓦的电建项目,覆盖30多个国家,包括苏丹麦洛维水电站、埃塞俄比亚特克泽水电站、尼日利亚宗盖鲁水电站等。其中不少水电站都是所在国发电的“顶梁柱”,甚至受到所在国总统和老百姓的高度重视。
进入21世纪,各个国家开始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一方面新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新能源也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
总体来讲,不管是传统能源还是新兴能源,中国发展的速度都很快,发展潜力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