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电力企业破局如何“走出去”?(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企管理  作者:王海霞  2015/10/14 16:50:22  我要投稿  

制约因素

记者: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贺文萍:首先是环保方面。很多非政府组织都是非常关注环保的,而且这些环保组织都是有国际背景的,传统发电模式在环保方面处理不好就会遭到环保组织的“围追堵截”。例如,中国以前在苏丹建设的麦洛维大坝,这些关注环保的非政府组织,一直在发布各种的报告,就说大坝怎么不好,大坝建设产生了人员迁徙问题,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工作等问题。

其次是传统方式遭到挑战。随着技术和研发手段的进步,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像风能、电能、太阳能的出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含量要求都比较大。有时候对接到非洲这样一个技术水平比较低,资金欠缺,人才也不是很充沛的国家,技术和资金链不能有效衔接,再加上政府也拿不出那么多钱,这就会造成资金链条的脱节。

再次是项目会受到当地政策的影响。非洲的社会环境是比较复杂的,要想在当地进行工程建设,就需要得到当地中央政府的同意,但是地方的酋长,在执行中央政府政令时往往很难贯彻通行,这里边主要会涉及到土地的征用和资金的有效支持。中国很多工程是带资承包的,工程的建设周期长,产生收益可能非常慢,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在贯彻上级政府的政令时相对的不积极。当然,这里面还有当地政府办事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之前一切讲得好好的,可等到设备和人员过去了,又会出现“手续不齐全”的说辞,从而造成无法按期施工的情况。另外,一些腐败行为的存在,也会令工期实施的过程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原政府都换人了,新政府和原政府的资金支持会产生严重脱节。

竞争优势

记者: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具备哪些竞争优势?

贺文萍:首先是资金优势。不管是电力行业、采矿行业,一般来说,有能力承建大项目的都是国企。国企本身具有很多竞争优势,它能享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一些政策性的银行会给出一些比较低的政府贴息贷款,这就为国企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其次是政策性优势。非洲政府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中国政府和非洲的政治关系很好,特别是高级领导人经常出去访问,互动比较频繁,同时各类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也为双方合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然后就是国企有这种发展的实力,因为它本身具有资金的保障和含金量很高的技术实力作支撑。在非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是最大的贡献者。近年来,非洲地区主要的水电、火电和输电网络建设几乎都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以中国水电为例,目前非洲业务占到该公司国际业务半壁江山。除中国水电外,葛洲坝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在非洲也有不少电力项目。

再次就是成本方面的优势。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成本,中国人口多,相对而言劳动力资源较多,人力资本不是那么贵;二是设备没有欧美国家那么高大上,所以中国企业在竞标的时候就有价格竞争优势。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