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互动式的能源互联网,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分散式合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能源互联网一改传统的能源配置模式,不再是垄断电力企业自上而下地集中式解决配置问题,而变革为让消费者也参与到能源生产消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所用电力来源,并且允许消费者不仅消费电力,还能利用自家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生产电力,销售电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能源价值链。
高度智能通过广泛使用信息网络、广域测量、高速传感、高性能计算、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各层网架和各个环节的高度智能化运行,自动预判、识别大多数故障和风险,具备故障自愈能力;通过信息实时交互支撑整个网络中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真正实现能源在各区域之间的高效配置。
图7:“放两头、管中间”实现后的“发-输配-售”产业链
售电牌照放开,开启万亿市场,用户侧孕育新商业模式。本次新电改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新增售电的放开。201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总量达5.5万亿度,对应的售电市场容量达几万亿。我们认为用户侧放开后将孕育多种新商业模式,能源和信息的流动从单向转向双向,系统运行从B2C转向C2C。
图8:从托管服务向高端增值服务延伸
3.2大数据应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潮流
能源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互联网理念对能源行业的根本性变革,而且也会随之产生爆炸式的信息数据。数据应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潮流。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从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重要的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对于能源互联网乃至全球能源互联网,资源、电网运行、用户等信息从原来的一个地区扩大到国家乃至全球范围,数据信息量猛增,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对于更好地管理和运行能源互联网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能源互联网所带来的用户参与度的大幅提升和数据信息的爆炸发展可以产生很多增值服务空间,比如对银行的贷款模型支撑,或者对投资用户的投资行为论证等等,而这些很可能才是能源互联网的真正入口所在。能源互联网将达成大数据背景下的超个体能源生产和使用分析。(案例德国Parstream平台)
表3:物联网实时大数据分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