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储能: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环节
储能在改善能源互联网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有巨大作用,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平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铅炭循环寿命与锂电接近,但成本仅为锂电1/3,综合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比较突出,预计是近几年最切实可行的储能技术之一,锂电储能潜力大,大规模推广有待技术进一步成熟,钠硫电池技术被日本NGK垄断,国内尚无较为成熟的厂商。近期看好铅炭,中长期看好锂电。高成本是最大制约因素,政策扶持是关键。
图5:2020年储能需求预测(不考虑车载储能)
2.5电动汽车:融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将是能源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组成。电动汽车本质上是移动储能的装置,通过充电实现与能源互联网的衔接。同时,电动车有望成为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个信息入口,电动车的购置、充放电和运营都可以围绕互联网展开。未来通过光伏和风力发电获得的清洁能源电力经过能源互联网的调配后,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的闭路循环。
互联网将颠覆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业内用互联网思维做电动汽车的典型是时空汽车,以互联网运营思维和科技型资本为双重杠杆,推动传统汽车行业从产业链构成、生产销售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全方位变革。
图6: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迎来快速增长
3.两大新机遇涌现
3.1配售电侧市场化,用户的深度参与孕育新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为是互联网,是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特征和理念。1.能源互联网有着互联网一般连接的广泛性。用户从一个单独的设备,到一个家庭、一栋楼宇、一个园区都可以平等地连接到这个网络当中。2.能源互联网像互联网一样,核心都是用户思维,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平等参与。能源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能源消费者获得更大的话语权。3.能源互联网中能源和信息像互联网中的信息一般自由流动。依托能源互联网,可以形成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丰富的多元化服务,拉动上下游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园。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本质区别在于个体用户的定位。智能电网虽然将电力流和信息流高度融合,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定位没有改变,电力仍然是由传统生产者流向传统消费者。而能源互联网中用户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导致了能源互联网实现了能源和信息的双向自由流动。若采用互联网领域的概念来描述,智能电网是B2C,而能源互联网则是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