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这位专家的观点,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的国网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正常工作的电桩确实都在赔钱运营,更不用说还有大规模的废桩。
记者在对北京城区及五环外充电桩调查发现,在北京城区的充电桩排起了长龙,但五环附近不少电桩由于用户对充电桩使用不熟悉,产生了很多人为的破坏。再加上缺少专人维护,很多电桩已成废桩,甚至成为艺术家涂鸦的道具,上面布满厚厚的尘土,十分苍凉。困扰在车主心头的里程隐忧,使大多数车主宁可在市区排队等待,也不愿意冒风险去距离北京城区较远的五环充电。
沈海寅认为:“电动汽车充一次电续航里程能否达到300千米,是行业转向良性发展,消费者认知发生改变的临界点。300千米是出租车一天的平均里程,而开车上班族一天的里程约为50千米,一周差不多300千米,这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但目前大多数车还不及这的一半。”
特来电创新事业部总监耿春海向记者解读了这些电桩的盈利困局:“服务费太便宜、充电太慢都是造成充电桩不盈利的原因,现在普遍流行的直流快充,充电时间大约为2小时,北京一度电0.8元钱,服务费一度电也约为0.8元,如果一个电桩一天工作16小时,也只能接待8个车主。而直流快充相比交流慢充的建造成本又高出许多,几乎不可能盈利。”
在耿春海看来,一些公司疯狂的布局可能引发对电网的冲击。“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不了解电力,在布局之时不会考虑电网的承载力。但试想一下未来,大量的车主下班回家,同时把电动车放在小区车位上开始充电,小区电网承载不了导致断电事故频发后果会怎样?国网最明白这些事情,但国家这么强力推电动车,国网也不好说什么反对的话。”
泡沫还是起点?
充电桩本身门槛不高,其本质其实就是相对成熟的电气设备的缩影,互联网公司的介入,将充电桩市场彻彻底底的打造成跨领域的产业。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利用政府补贴跑马圈地,抢占充电桩入口已经成为不少进军充电桩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基本市场策略之一,有些企业、投资者已做好几年内不盈利的打算。
但是,在互联网大潮下,充电桩市场的群雄逐鹿的态势似乎超出不少企业的预期,记者采访多家企业发现。不少企业都已拉长收益的期望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