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议题。就电力体制改革而言,消费者期望打破行业垄断,追求更便宜、经济的电价;新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显性的竞争机制,破除上网难、价格优势无从发挥的桎梏。
专家们认为,大用户直购电是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于是,有权威研究机构提出建议,实行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但可输配电环节高度垄断,独立输配电价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不由市场竞争决定,而仍由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直购电改革难以进行下去。
这提醒我们,电价改革只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大用户直购上兜圈子,不触及“痛点”,显然不行。
电改新方案“9号文”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尤其抓住了电力体制与电价改革的“痛点”,也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从理论上讲,建立这样的体制架构是可行的,其可带来多方面效应:促使发电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增强竞争力,同时提高运行效率;促使电网企业改变传统赢利模式,通过重新定位电网功能和电网收益机制更注重效率;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将带来新的潜在盈利机会;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激发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充分保障用户的权益;电力用户用电更加便利,工业和商业电力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增强市场中的议价能力;电力上网不再难,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得以释放。一句话,可让终端电价降下来,全社会电力供应更趋平稳,供求关系保持自动平衡。这样的效应,无疑是全社会的期待。
而发达国家电力改革以“促进竞争、开放电网、灵活用电、提高效率”为方向,也以事实提示我们: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欧盟从1993年开始推动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其中开放竞争是统一市场建设的核心特征。1996年通过的《电力内部大市场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对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使各成员国的国内电力市场在欧盟范围开放了电网接入权,让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达到增加电源、降低电价的目标。
美国从1993年开始在系统开展“放松管制”(也称为“机构重组”)的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是把传统的“发-输-配-用”统一管理的过程分开,将承担一体化管理的地区垄断型电力公司进行重组,电力公司放弃(出让)发电厂,在发电、配电领域推行自由化;建立独立的中心调度机构及电力交易市场,直接受联邦能源委员会管制;电力公司主要管理变电系统和维护电网。尽管改革存在过分依赖市场和放松管制的弊病,造成了电力供应和安全方面的缺陷(比如引起加州电力危机),但显现了良好的改革效应,有效提高了美国电力产业的运营效率,使得全美电力终端销售价多年维持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