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可以从三方面加以缓解弃风、弃光现象。首先,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量供给调度并提高用电需求;其次,做好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的统一规划,实现两者的协调推进;最后,建立合理的电力价格体系,以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据报道,“十三五”规划新能源目标上调基本确定。市场普遍预期,相关行业的发展目标将比“十二五”规划中展望的(到2020年风电2亿千瓦,太阳能1亿千瓦)数值大幅提升,太阳能发电有望达到1.5亿千瓦,风电2.5亿至2.8亿千瓦,但上调幅度仍存在争议。目前,风电“十三五”规划已有初步方案,正在制定规划初稿,明年年初有望上报,光伏规划进展基本同步。
据一位能源局内部人士透露,这些目标在能源局层面还没最后确定。由于传统电网建设速度相对固定,能否跟上新能源发展速度,也有不同意见。
“与‘十二五’规划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相比,‘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将会有大幅提升。”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我国各项新能源未来发展速度难以确定,而且新能源推广中的一些阻碍还未清除,例如新能源发电中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因此“十三五”期间的新能源目标还需要多方征求意见并加以考量后确定。
据悉,早在2015年4月,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9月底前形成全国规划初稿,并征求意见,12月底前形成全国规划送审稿。并提出规划编制重点为:突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论证“十三五”期间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研究各地区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布局,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和外送电需求,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建设,以及发展配套政策。
“十三五”新能源目标上调,哪些行业将受益?
业内人士表示,基于中美气候变化协定的承诺,要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和光伏,与之相关的设备供应和售后运营也将是未来新的增长点。不过,核电由于建设周期长,到2020年装机基本确定;大型水电站开发难度逐步增加,经济性下降。因此,最受益的还是风电和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