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千呼万唤始出来,微电网发展迎来重磅消息。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将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各省(区、市)均需上报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微电网首次进入国家层面,其示范项目的推进,必将带动微电网设备企业技术发展。
微电网控制保护,作为微电网灵活运行与高质量供电服务的基础,必将掀起研发热潮。
微电网控制保护存在诸多难点
微网是指能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制的微型电网系统,其既可并入大电网运行,又能脱离大电网独立运行。
微网的出现源于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和能源高效利用的需求,其具有能源种类多样且具有间歇性、电网结构分散、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稳定性弱等特点,这对微电网的控制保护和能量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李永丽表示:“分布式电网并网运行方式一种是直接接入方式,另一种就是微电网接入方式。直接接入方式是以分布式电源为单元,这种方式接入方便,运行简单,但也有明显弊端,例如系统故障时可能退出运行,间歇性影响周边用户,能源综合优化困难,对电网运行调度提出挑战。这些弊端制约了大容量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更要加强对微电网控制保护的研发。”此次《意见》中也强调,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和时段要具备可控性,微电网内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能满足用户需求。
具备孤岛运行能力,保障本地全部负荷或重要负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供电,并在电网故障时作为应急电源使用。
目前,控制问题也正是微电网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其中一个基本的技术难点在于微电网中的微电源数目太多,很难要求一个中心控制点对整个系统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相应控制,往往一旦系统中某一控制元件故障或软件出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