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注册个售电公司,就是拿到售电牌照了?别逗了。
但先有个名份,才能入洞房,这也是企业最现实的做法。在2015年上半年,据媒体统计,在我国各个省份,二十家左右的售电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注册,而此前被媒体扒出来的深电能售电公司和深圳茂源电力销售公司只是其中之二,他们都在新电改售电侧放开的诱惑下付诸了行动。
然而,在新电改之后,对于电改条文和后续改革的推进,冷眼旁观者不乏其人,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教授吴疆。对于售电牌照的传言,他说,“这只是一厢情愿,只能说投资者的热情被这些文件所感召,大家对它投以关注和期望,就到此为止了。后面,它会成功吗?能走下去吗?那只能打问号了”。
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笔者见到了吴疆,他穿着一件黄色底纹的短袖衬衫,带着金色边框的眼镜,极短的板寸头两侧已经花白,在学者中他的理论贴近实际,以能言、敢言著称。
在新电改9号文出台后,对电改长期研究的吴疆尖锐的指出,随着9号文对电网企业不再强调电网企业“不再负责电力统购统销”,本轮电改的力度已大打折扣。他的观点让社会公众的思考从“电改”本身转向了“如何改革”。
当然,也有人反对吴疆,认为改革本身就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不同的是,他们更多看到了妥协中的进步。但作为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左派”学者,吴疆总是在竭尽全力的告诉社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真正市场化的改革应该是怎样的。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从狭小的办公室转移到带着全景窗户的宽敞洽谈区,吴疆说他喜欢在这里谈话,当时通透的玻璃外车辆正在宽敞的马路上流动,高耸的写字楼和远处的城市景观映入眼帘。吴疆说,在这样一个环境谈话是需要强大的胸怀和气场的,而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有那么多利益关联方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形成改革的阻力,甚至让改革最后不了了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敞亮的、大声的发出改革的声音,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社会还如何变革?”
面对一个改革派学者,华夏能源网与吴疆进行了一场坦诚而有冲突的对话。
“售电牌照”不等于“售电”
记者:此前,媒体报道称,深圳有家公司获得首张售电牌照,之后证实是虚假消息,这一传言又在另一家企业重演。大家对第一张售电牌照这么感兴趣,它是否标志着售电市场的实质性开放?
吴疆:这个不算什么标志性动作。反过来说,如果新电改要是以售电侧发牌照为标志,那就意味着这次电改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售电侧放开有很多前置条件,如果达不到,放开也没什么意义。前置条件比如电网公司的定价模式、经营模式,还有售电市场的市场格局的变化,如果这些没有,那售电侧放开就意义不大,成了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