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吴疆冷眼看电改:不推动前置改革 售电牌照只是一厢情愿(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华夏能源网  作者:李凤桃 刘帆  2015/8/5 10:41:03  我要投稿  

记者:这么说,我看到名义上的“售电牌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在新电改的背景下,媒体看到这些新公司业务范围中包含“售电业务”似乎都很兴奋。

吴疆:这就是一厢情愿,只能说是投资者的热情被这些文件的文字所感召,大家对它投以关注和期望,就到此为止了,后面它会成功吗?能走下去吗?那只能打问号了。对于售电业务,现在全国三千多个县,老百姓也不是买不着电啊!至于售电牌照,这并不是新事物,电监会资质中心发许可证都普及了,现在全国各个供电局和地方售电都有资质许可,这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发现这点毫无意义。售电业务本身不算什么,售电市场的放开才是重点。

记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传言的牌照到底要不要发下去?

吴疆:今年肯定要发售电牌照,包括国家和地方层面,这相当于扩大了售电范围。售电侧的放开是要给消费者选择权,打破电网垄断,形成多个售电主体,而对于这些售电公司的前景,就要看各自的发展了。

电改是多方博弈的斗争

记者:您之前撰文说,最终出台的9号文不再强调电网企业“不再负责电力统购统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疆:从原因来看,这是多方互相博弈的结果。现在中国每年有五六万亿的用电量,平均每度电六毛钱,每年就三万多亿的电费流水。对于这些营收,其中三分之一对应于输配电业务,三分之二对应于发电业务。如果新电改的售电侧放开,国家强制电网公司只收过网费,并且不再负责电力统购统销,就意味着其年收入将减少三分之二,电网公司肯定是竭力反对的。

目前电网公司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售电业务,一旦国家不再强调电网公司“不再负责电力统购统销”,政策的尺度就更加宽松,而且未来怎么执行也还不明确,那么电网公司不可能主动退出目前占有的市场,电改的效果需要边走边看。

记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我国的电力市场会发生格局性的变化么?

吴疆:电力的产供销是在瞬间完成的,从发电者到用户,每个角色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电力没办法像油气一样囤积。目前,两大电网公司在电力的输送、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都已很成熟,群众满意度也较高。当它们在电力销售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后,新进企业一般存在规模小、技术不够等现实,很难吸引到用户,因而在市场上就占不了多大份额。除非,国家强制电网公司退出,打破电力销售的垄断,再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才能带来整个电力体制格局性的变化。

记者:在这场电网公司是否取消“统购统销”的博弈中,几大发电企业是否有话语权?

吴疆:发电企业在电力行业非常边缘化,这方面话语权极小,而且,最终的电改文件是上—下(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基层)、左—右(支持改革与反对改革)、内—外(行业内外)错综复杂的博弈结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