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陈宗法:新电改时机对电企不利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贾科华  2015/7/20 14:52:05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框架,9号文的发布意味着售电侧的放开。发电企业更被认为是首先介入售电的适合人选。但迄今鲜见发电企业在售电方面的实质性举动。发电企业为何按兵不动,又有哪些顾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华电集团企法部主任陈宗法。

配套政策还不明朗

记者:新电改方案9号文发布后,社会资本纷纷成立售电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家,但作为电力行业巨头的五大发电集团却鲜有这方面的消息传出,原因何在?

陈宗法:新电改核心文件9号文发布后,立即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普遍认为“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是本次电改的最大亮点。相较于社会资本的踊跃,五大发电集团之所以“稳得住”,除了不愿意充当“出头鸟”外,主要还是因为相关法律有障碍。虽然《电力法》在今年4月份进行了“先照后证”的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个地区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的条款,这与售电侧放开精神相悖。

同时,9号文基本上属于框架性、原则性文件,可操作性不够,需要制定多个配套文件予以明确、落实,其中,关于售电侧改革的配套政策至今还不明朗,例如《向社会资本放开配电业务暂行办法》《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仍在拟定、讨论之中,所以,组建售电公司缺少政策依据。尽管如此,五大集团还是结合实际,围绕售电公司组建做了大量研究、筹备、规划、用户资源储备等工作,华能已在内蒙古有所突破。

记者:主要是时机还不成熟?

陈宗法:对。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新电改的时机对电企并不利

记者:最近有人撰文表示,电力行业人士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有些焦虑。您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陈宗法:是的。9号文一经公布,社会上不少人士认为改革时机成熟,机遇大于挑战,将给社会资本、电力企业带来遐想、带来商机。但在电力员工、电力企业眼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例如,我最近读到一篇《焦虑,在改革的年代里》的文章,该文作者到江西、上海、甘肃、山东等地电企进行调研后表示,焦虑并非是因为对改革的抵触,而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即对体制改革未来目标和路径的不确定,对电力企业未来的业务演变和运营模式的不确定,对个人职业生涯未来去留规划的不确定。我认为分析得很有道理。

记者:这让人想起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描述的情景,即两位小主人翁储存的奶酪有一天突然消失了,他们因这一巨变而感到惊慌。9号文能引起这种巨变吗?

陈宗法:新电改本质上是能源“民主革命”,也是市场化改革,这也将重塑电力企业,对于现有的经营理念、运营模式、发展空间都将形成冲击。具体来讲,对于电力行业来讲,这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是机遇,而挑战将成为常态。

随着当前电力装机刚性增长与电力需求迅速下降矛盾的日益尖锐,未来电力市场化竞争进一步加剧,提高市场直接交易份额,发电人将告别单纯发电时代,工作更富挑战,影响企业盈亏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发电行业未来有可能出现盈亏分化,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从目前的“同甘共苦”到未来的“贫富分化”,从“一群肉猪”分化为“大象蚂蚁”。

所以说,与目前电力行业阶段性特征、电力过剩的市场环境结合,新电改的启动对未来电企的影响更不确定,也更具挑战。从这方面讲,新电改的时机对电企并不利。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