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严峻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不确定性等问题,这应该是竞争市场中非常平常的事情。“新电改的时机对电企并不利”具体是指什么?
陈宗法:这主要是对当前的电力行业现状而言。经受电煤市场矛盾的洗礼,2012年以来,发电行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屡创历史新高,火电重回利润中心,五大发电集团在全球企业500强的名次不断提升,实现了“行业复兴”。同样,国网公司经营管理绩效提升,世界500强排名第7位,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电力行业正在积极打造升级版,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显然,电力行业整体并非发展到了“极点”,而是处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也处在2002年电改以来形势较好的时期。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改革的一般规律。尽管电力行业对新电改有心理预期和较强的承受能力,但谁乐意在“较好时期”去接受“非自主性”外部变革、迎接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呢?
记者:那么随着电改的推进,当前发电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会是什么?
陈宗法:首先,电力市场普遍过剩,且有加剧之势。2002年电改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最高为2003年的15.3%,但2014年增速为3.8%,仅为2013年的一半,创出“新低”。今年7月15日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用电量增速仅为1.3%,更不理想。这对发电侧总体不利。例如,目前云南、宁夏等一些电力严重过剩的省区,电力市场出现了“竞相压价、以价换量”的恶性竞争局面,反倒是“计划电量含金量更高”。今年4月,云南开展15.8亿千瓦时大用户直购电竞价,几家水电厂中标报价比批复电价低0.12-0.18元/千瓦时,全省1季度因竞价共减收让利5.4亿元。宁夏今年3月份开展15亿千瓦时大用户直购电的竞价撮合交易,火电厂按零边际贡献报价才能中标。
同时,新电改意味着电价将由市场决定。目前,低迷的煤价预示着电价的回落。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电价交叉补贴严重,工商业电价明显偏高。在当前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工商业用户特别是高耗能用户都有降低电价的愿望。为此,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全国电改工作会上曾发出“警告”,避免借电改名义发展高耗能产业,使直接交易等变成降低高耗能企业成本的特殊政策。
记者:发电企业接下来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陈宗法:首先,要从规模思维转向价值思维,强化市场意识,控制电力发展节奏,着力转型升级、清洁发展、节能提效,防止“十三五”规划编制过大,防止电力产能过剩的继续恶化。其次,主动适应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形势,加强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统筹优化各种电源资源,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千方百计多发稳发,提高巿场相对竞争力。第三,开拓、挖掘、储备优质电力用户,积极开展售电公司筹建工作,做到产销衔接,全产业链经营。第四,加强电力行业的统筹规划与市场监控,既要防止恶性竞争,又要防止市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