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
国家能源局于2015年4月发布该报告,指出2050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约为32亿吨标准煤,届时发电用的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只占9%。其中: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类能源仅占34%;终端能源中的电力占62%,比2010年高36个百分点;终端能源中直接消费的化石能源为9亿吨标准煤。
虽然我觉得上述预测有些超前,但不失为参考路径。
3、综合能源网下游的变化对电力流的影响如下
1)终端能源消费模式的改革。2)电能替代,用电量继续增加。3)用户高度参与:分布式发电,用户兼具发电和耗电双重身份;不确定性增加;也带来很大的负荷弹性。4)配网电力流成为方向不确定的双向流动。
4、能源的两个替代是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的必要条件,如下
1)一次能源中的清洁替代:2013年全球约77.9%的电力来自化石类能源;化石类能源日趋枯竭,环境压力日益加剧,清洁发电任重道远。
2)终端能源中的电能替代:燃料及动力类的终端需求都可以用电能替代;电能在终端能源的占比增加1个点,能源强度将降3.7个点;中国将从2009年的18.5%增长到2020年的28.0%及2030年的32.0%。
3)非化石类能源成为终端能源的主要方式是发电:电能是联系一次能源及终端能源的高效、灵活而绿色的纽带。
5、大能源观下的备用调度
1)调频、旋转、热、冷备用的协调优化。2)大力发展各种储能技术及其综合应用,包括煤矿多层地下水库群的抽水蓄能。3)充分发挥煤电机组的运行弹性:支撑循环开停机;供热机组及非供热机组的快速深度调峰;与可中断负荷协调调度,以总风险最小为优化目标。4)必须仅靠一次能源-发-输-配-储-用电的时空协调:提高风电预报精度;完善风机并网技术标准;在更大范围内互联,特高压输电,智能配电网;科学地对待弃风弃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