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能源遇到的弃风、弃光问题,与规划有多大联系?
王信茂:当初新能源发电与常规能源发电和电网发展都不协调,主要也是由电力发展总体规划不足引起的。
例如,风电、太阳能都是各自行业做一个规划。开始都是仅以资源论规划,在风电方面,一开始就搞了几个大风电基地,但究竟电力市场在哪儿?怎么上网、消纳?对于这些问题却考虑较少。实际上,如果风电基地所在地不能消纳,就需要在更大范围消纳;如果省内消納不了,就必然出现跨省甚至垮区域的问题,进而必然涉及电网规划问题。所以,这是整个电力规划问题,没有把风电纳入统一的电力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在统一的电力系统中把能源资源、上网、消纳问题研究清楚。
主管部门转型不到位是根源所在
记者:为何电力规划这么多年都推不出来?
王信茂:这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内部职能分工有很大关系。国家能源局内部司局并立,分工明确、各自为战、缺少协调。例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规划主要由新能源司制定,而电网规划在电力司。风电和光伏的发展目标提高了,但电网建设滞后。
主管部门精力主要放在了具体项目核准上,而不是整体规划的管理上。所以,出现这些重大问题,与缺少统一规划的机制有关,即主要还是政府部门的转型不到位。
记者:十八大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电改中,政府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王信茂:首先,我认为中央文件的提法是全面的。不能一提市场化改革就完全否定了政府作用,也不能强调宏观调控就把市场化扔到一边。电力行业还是应该在这两方面结合,尤其是在水电、核电和电网方面,政府的作用可能要更大一些,因为涉及到很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企业处理不当,会对社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电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有序、有效、稳妥推进,同时还要在抓紧能源电力结构调整、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条件下进行,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周密部署、试点先行、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全面推广。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电改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稳步走、不停步”,切忌一下子全面放开。如果其他配套措施跟不上,全面放开并不利于行业平稳发展。其实电改每走一步都不容易,不要奢望电改立竿见影、一步到位。欲速则不达,政府主管部门要把握好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