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广义智慧城市思路推崇智慧增长理念的全面推广,在发达国家城市,尤其是欧洲城市得到了比较普遍的接受。以维也纳为例,就强调将智慧增长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追求长期的发展之路,而非短期的技术炫耀。在此实践中,高技术含量和“无技术含量”的创新方案同样受到欢迎。
相较此种思路,狭义的智慧城市发展思路强调技术导向的具体应用,在新兴经济体城市中比较通行。其特点是一方面应用可见、示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同社会实际需求的吻合度和应用平台的可拓展可复制性难以得到保证。采取技术解决方案为主,重点是具有现实应用的可能,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产业拉动效应。
目前,在中国,一提起智慧城市,人们往往会联想起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欧洲智慧城市相关专家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科技。他们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因而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比如,有的城市更关注社会生活,有的更关注艺术生活,有一些是海港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这些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将以前的工业化城市变成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后工业化城市。
要实现上述多样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是需要市民的参与。据了解,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市的智慧城市设计,科技部分只占33%,更多的是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意义上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软件层面的城市,通过市民的参与,共同制定成立管理的政策。所以政府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先行,全面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化正在成为现代政府发展的新趋势。所以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应该是全民意义的上的体现,政府加市民全社会共同完成好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