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还在前期课题阶段的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反复出现在舆论中。能源互联网涉及到不同部委,进度不同,工信部的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已有草稿流传,能源局的行动计划还在课题研究阶段。
国家能源局此前已经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就能源互联网召开了四次座谈会,相对应设置了十几个相关课题,内容包括能源互联网的功能定位、架构、关键技术、商业模式、制度保障和评估机制等。
无论如何,在电力装备、互联网以外已经有专家认为能源互联网将造就储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新机会。对此,长期从事储能产业发展和政策研究的储能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分析说,从储能的角度只能看到能源互联网造就的趋势性机会,但中国的能源互联网刚刚开始,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机会。
能源局能源互联网课题组组长、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在《中国能源报》撰文解释称,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量单元,依托实时高速的双向信息数据交互技术,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公路和铁路运输等多类型多形态网络系统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
在可再生能源大发展时期被寄予厚望的储能再次被提出,能源互联网要“能够实现各类型分布式可再生电源,储能设备以及可控负荷之间的协调优化控制。”
具体而言,通过分布式可再生电源与用户之间以及各局部能源电力网络之间的信息互联,使得能够更好地利用广域内分布式电源的时空互补性,以及储能设备与需求侧可控资源之间的系统调节潜力,做到“横向源-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
能够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电动汽车是交通运输系统电气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能源互联网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更为完善且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基础设施。在能源互联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分布式储能设备,将能够与电力系统更好的对接,从而优化系统运行,提高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低碳化水平。
俞振华认为,电动汽车作为储能设备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此前测算,度电存储到释放的成本按照投资、折旧计算就会产生2元费用,在目前价格体系下没有经济性。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设备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需要的相应的体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