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停滞13年的电力改革终于迎来破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近日表示,《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业内认为,此前电力改革进展缓慢主要受各方利益博弈影响,从这次电力改革意见中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等表态来看,电力改革市场化路径已经明确,考虑到目前电力增长放缓和煤炭价格低迷,电力改革将不会对电价造成明显冲击。
形成市场决定电价机制
作为今年能源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2013年开始酝酿,直到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新电改”方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能源领域“体制改革”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曾透露,正在酝酿药价改革、电价改革。
王禹民介绍,电力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要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要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要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理顺电价形成机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指出,此前我国电价都是政府定价,不能反映出商品价值和市场供需,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推进电价改革,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电价,理顺上下游价格关系。
利益博弈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电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早在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5号文件”,定下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改四大步骤。然而,自“厂网分离”之后,中国遇到了大面积“电荒”,改革步伐面临停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电力改革近年来迟迟进展缓慢与利益集团博弈分不开,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是电力改革两个主要受影响的群体,电网企业在市场处于垄断地位,通过“统买统卖”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对改革一直不是很积极,而发电企业则一直想推动电力改革,实现竞价上网,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波动与煤价实现联动,降低企业亏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指出,此前电价改革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利益集团博弈是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条件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