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向上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640万千瓦满负荷试验圆满完成,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大,包括川电东送及向家坝在内的四川水电,在2013年将为上海输送约145.4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而上海本年度的用电量预计为1373亿千瓦时,也就是说,四川水电在其中就占了超过10%,这不仅大大地保障了今年及今后迎峰度夏期间上海全市的安全可靠用电,也使得上海真正成为“绿电城市”。
皖电东送工程其远期输送能力将达到900万至1000万千瓦,年送电量约500亿千瓦,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依照2013年上海电网历史上最高2940万千瓦时的用电负荷,皖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就可以满足上海1/3的用电需求。
不仅如此,2014年6月,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成为第三条进驻上海的特高压线路,该线路全长780公里,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计划将在2016年底建成投运。工程建成后,将完成华东特高压环网,上海电网将通过南、北两个特高压通道获得外部的清洁能源和电力,可满足远景上海用电需求。
为什么一定是“特高压”?
除了加强电网可靠安全,特高压电网也是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它的首要对手就是“雾霾”。那么,为什么一定是“特高压”?
2013年,“雾霾”成了当年的关键词。只1月份,雾霾就席卷了全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在上海,2013年、2014年六成以上时间都出现了雾霾天气,对申城的发展、民生、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雾霾让申城市民认识了PM2.5,让口罩一下成了热销品。
2014年12月8日,在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证实,以燃煤为主的不清洁能源过量消费,是我国雾和霾日益严重的最根本原因。煤炭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雾霾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如果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就下降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要做到治理雾霾,无非是减少燃煤,加强电能使用。根据测算,通过全面实施电能替代,2015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8%左右。
然而,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仍然难以改变,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之间依旧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如何在仍无法完全“弃煤”的情况下,实现雾霾的治理?去年2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与会人士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要求进一步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特高压要做的,就是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其根本战略是“一特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