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扩大会议上,现任国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提出,要在国家电力规划的指导下,深入做好电网规划研究和建设,通过跨大区、跨流域和水火电互济,建设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国家电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同年12月27日,在得到国务院支持以后,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特高压电网工程领导小组,特高压工程建设就此拉开了帷幕。
对于上海来说,有了500千伏作为支撑,是否一定要建设特高压?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20年前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当时国道、省道网络刚刚完成。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许多人对其成本及安全性等多方面都存有质疑。但时至今日,已经没人怀疑高速公路的必要性,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高速公路,那今日的出行和物流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就地平衡中建设的22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就如同曾经的省内、市内道路;区域平衡中建设的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就好比国道网络;而跨区平衡中的特高压工程就是高速公路。
在通往上海的500千伏线路中,除葛洲坝一路以外,几乎都来自江浙皖等华东周边地区。而随着“十一五”“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区域内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发展迅猛,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板块之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用电负荷猛增,2013年,华东电网的最高用电负荷达到2.085亿千瓦,比上年最高负荷增长了12.7%,以往用电华东保上海的局面逐渐难以维系。甚至整个华东电网,都难以应对自身用电量的节节攀升,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区域平衡也将如就地平衡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打破,跨区送电应运而生。
特高压有多“特”?
在我国电力版图上,明显存在能源板块与负荷板块的错位——约68%的水力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约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然而70%的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而目前的500千伏电网在传输长度、传输能量和限制短路电流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孕育更高等级的电力线路骨架。
2010年7月8日,西电东送大动脉,±800千伏向上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正式投运,率先成为向上海供电的特高压线路。该工程全长1907公里,自投运以来,将四川清洁的水电输送至上海,每年都呈增长趋势。而在向上工程投运3年以后,世界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投运,与向上工程形成了上海特高压的“双剑合璧”。而坐落于上海西南部的1000千伏练塘变电站与上海东南部的±800千伏奉贤换流站也成为了上海地图上闪亮的两只“电力之眼”。那么这两条特高压究竟有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