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这些德国小而美公司来讲,正是向来钱少,奈何专业。实际上如果和中国人的体贴入怀与善于用钱也不差钱的品质结合,定会产生震撼人心的跨时代公司。这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比如拿到账单的那一刻,看到花花绿绿的柱状图条形图饼图分析,这个叫理性。感性的是哪天冰箱坏了一直在制冷,第二天收到了电力公司微信提示用电异常上升,你可以请假回去看看! 感性的是对那些下不了决心省电就像下不了决心减肥一样的用户,电力公司亲情制定个瘦身套餐或者激励计划,给建议还给奖励。
数据是冷的,但大数据将是温情一片的知性美女。这个领域如果缺少了八面玲珑的中国人,能源互联网根本无法走向全世界,从这个角度出发,小伙伴们麻烦问问身边过年回家大谈创业和产业革命的系统内外的热血青年们,何以笙箫默?
最后我们必须还是要做出总结:如果有一家公司宣称自己的主营业务是能源互联网,如果有个人宣称自己是能源互联网毕业的博士,如果有个产品号称填补了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空白,小伙伴们一定要追着他问:何以笙箫默?
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创新系统,它的本质是解救即将被淘汰的传统能源产业,让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顺利分散和自发转入到新能源及衍生行业。这个过程当中,所谓的制度、垄断、资本、技术都不是真正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到底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理解能源和互联网的精髓,如果只是别有用心的炒作和跟风,那还真是“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清华的周滢娅对本文亦有很多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