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 非洲—欧洲联网
非洲与欧洲距离较近,存在气候差异,负荷特性互补,联网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很好的联网条件。在非洲北部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向欧洲输电,输电距离不超过2000公里,技术上易于实现。非洲与欧洲电源结构不同,北非多为太阳能发电,欧洲北部则更多的是风电和水电,电网互联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化北非和欧洲的能源结构。由于欧洲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北非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负荷规模远小于欧洲,因此非洲与欧洲联网,以非洲的太阳能发电输送到欧洲为主,以非洲和欧洲电网互联互济运行为辅,总的联网规模在3亿千瓦左右。同样,由于北非太阳能发电基地处在非洲—欧洲联网通道上,因此非洲和欧洲联网可以统筹考虑北非太阳能发电基地送出通道的建设,发挥北非太阳能发电基地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北非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及向欧洲输送清洁电力,不仅已成立相关的开发机构——沙漠产业行动计划公司(Desertec Industrial Initiative,DII),还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和策划。非洲向欧洲输出太阳能电力,既可满足欧洲远期电力需求,又可有效促进非洲经济发展。
北非—欧洲输电距离近、跨海距离短,实施条件较好,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联网,联网后具有较好的互利互惠效果。
2 亚洲—欧洲联网
亚洲与欧洲时差显著,负荷特性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考虑亚欧资源和负荷分布情况,未来亚洲与欧洲联网优先考虑南北两个特高压输电通道。北通道以中亚国家可再生能源基地为支撑,形成连接中国、中亚国家和欧洲中部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从中亚地区的埃基巴斯图兹电源基地到欧洲负荷中心的德国柏林,输电距离约4600公里,到中国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约3000公里,中亚地区可再生能源基地在支撑亚欧联网北通道方面具有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中亚与欧洲联网,已开展多年研究,现有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即可满足建设陆上输电通道的需求,不存在技术问题,实施条件较好,预计在2030年前后可实现联网。南通道以中东太阳能发电基地为支撑向东连接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向西北延伸至欧洲南部地区,形成亚洲与欧洲电网互联的第二通道,实现中东太阳能资源在欧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优化配置。在沙漠太阳能计划、地中海计划等国外已有研究中,均涉及欧洲—北非—中东联网的相关内容。亚洲与欧洲联网的南通道为陆上通道,预计未来可随着地中海太阳能计划的推进而发展,在2030年前后实现联网。欧亚联网的南北通道,与通过北极形成的亚洲、北美洲、欧洲联网通道共同形成资源配置更优、跨洲互济能力更强的环北半球特高压联网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北极风电、北非和中东太阳能发电,以及中亚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作用。
3 亚洲—非洲联网
非洲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相邻、联网优势明显,实现联网后有利于北非、中东太阳能发电在欧亚非三洲之间的优化配置。北非、东非太阳能和风能基地通过中东与欧洲—亚洲南部联网通道相连,实现非洲与亚洲联网。利用欧洲和亚洲间时差形成的典型日负荷曲线互补特性,促进北非地区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欧洲和亚洲间联合消纳,整体联网规模在5亿千瓦左右。未来亚洲与非洲联网将在2030年前后,随着亚洲与欧洲联网南通道的发展而逐步推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