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可以预知的是,即便3.86这个数字,绝大部分都是公务车市场、譬如出租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等。真正私人购买的,少之有少。
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外表光鲜的背后,却是寂落的孤独。
或许,我们该审视如何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虽然已经成为市场的亮点,政府对新能源的各项扶植、补贴也不可谓不足。但面对依然小众的新能源市场,我们或许要调整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寄望。期望新能源弯道超车并没有错,但是赶英超美的步伐却不必“大跃进”,否则,期望越高得到的结果却有可能适得其反。
无论从技术还是消费习惯上,要改变消费者花10个小时充电的消费习惯,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除了消费习惯,大 部分依旧是老问题,比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方充电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过于依赖电网。公共充电设施标准不一,建设缓慢,管理不足。城市的地方保护色彩 浓厚等等;
虽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扶植和补贴,但是电桩进小区、充电标准统一等事项却依旧没有进展,或许现在,我们应该审视该如何引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定向培育,需要打“持久战”。
为了响应国家的战略号召,国家电网截至2013年底已建成的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而已经建成的400余座充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状态;据南方电网分公司的表态,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投入不少,收效不大,这已成为国企的通病。有多少私人用户会为了充电专门去充电站?何况现在充电站的站点比起加油站来说,少之又少。如果在深圳,依靠7个充电站,估计新能源客户每天的生活不是在充电站,就是在寻找充电站的路上。
而与此想对应的却是:个人充电设施进社区阻力很大,消费者跟物业的沟通难度非常大,很多车主虽经过多方沟通,但仍然无法在自己车位上安装充电桩或是充电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