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实现中国10年基本不需要再建大型火电厂,20年不需再建核电站。”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顾为东这样描述非并网风电的“重担”。
非并网风电不同于以往的并网风电,它的终端负荷不再是电网,而是将风电直接输送到一些高能耗的企业,从而避免了风电在传输、储存过程中的浪费,可以实现100%的能量转换。
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背景下,世界能源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顾为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实现我国高耗能产业转型调整,就必须着力发展清洁能源。通过让大规模非并网风电成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从而实现新能源“嫁接”传统能源。
风电现状不容乐观
11月6日,2014第六届世界非并网风电与能源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非并网多能源协同供电和高耗能产业功能转变为主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资源和能源消耗速度极快。在近几年里,能源供需形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将其概括为12个字,即“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价格下跌”。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指出,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网结构具有较大刚性,不能适应风电发展的要求。弃风限电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2国内风电产业因弃风限电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100亿元。
所谓弃风限电,是指虽然风机运转正常,然而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或供电不稳定等导致的部分风机暂停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近年来,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8300万千瓦,预计年底将接近1亿千瓦。风电产能已经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我国风电成套装备的总量和规模都处于世界第一,但是风电产能却没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仍有一半的风电企业没有实现盈利,风电产业的商业潜力未被发掘,尚有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风电的发展。
“一是受风力资源条件限制,二是大规模风电对电力系统维持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三是我国鼓励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还有待完善和进一步落实。”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曹云书如是说。
而且,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上网难的问题也逐步凸显。
因此,“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发展之路。”倪维斗强调,并网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转型的问题。新能源的发展不应再依赖于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走出一条高效低成本非并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