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并网风电解决难题?
2007年7月,顾为东和他的团队申报“973”计划能源领域“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并获得立项,顾为东为首席科学家。这也是我国 “973”计划能源领域第一个风电项目。
顾为东介绍:“将风电与海水淡化、电解铝、制氢、煤制天然气等相结合,不单单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一次技术首创。”
非并网风电不仅能解决风电上网难、弃风限电等问题,又能将绿色能源直接用于电解铝、制氢、煤制天然气等高耗能产业,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对环保作出了贡献。
目前,经过7年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组已经在非并网风电系统基础理、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并完成了相应的技术转化工作。
例如,目前已在江苏大丰建成非并网风电日产百吨和万吨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建成非并网风电抽油示范项目。
风电电解铝方面,通过实验室内进行中小规模的实验,模拟新疆达坂城风电成功炼出第一块铝锭,目前正在着手建设年产1000吨铝的风电电解铝示范工程。
风电制氢方面,在江苏沿海成功以风电直接制氢,制备出的氢气已经成功用于储氢汽车等清洁能源产业。
此外,顾为东强调,非并网不仅仅是针对工业,对于日常生活能耗也有极大改善,比如用煤制气,可以节约50%的煤炭消耗。简言之就是,汽车烧的油、家里烧的气,有一半是“风吹日晒”而得来。
未来之路剑指何方
马晓河表示,面对能源格局转型,我国应从以下两方面着眼:一是要控制煤炭的使用量,二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可再生能源。而非并网风电恰恰既降低了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又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倪维斗也指出,“非并网风电的发展模式,旨在构建一个非并网多能协同的智能电网系统,在这个新的系统框架下,建立新能源与高耗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全部利用,提高风电的经济性。”
对此,顾为东希望非并网风电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产业结构,通过新能源、多能源系统整合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清洁能源之路。
“我国新能源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支持。”顾为东强调,非并网风电现在还处在“幼年”,新生事物被接受总需要一定的过程,非并网风电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此外,非并网风电的研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我国对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十分不够,而没有政府的扶植,理论研究就会困难重重。加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还不尽完善,就容易出现“没有人敢去第一个吃螃蟹”的尴尬。
最后,顾为东表示,在未来对非并网风电的研究中,要更加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用基础研究指导产业应用。同时,加快产业化推广,让实际生产来证明科研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