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欧盟ETS(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从2005年开始运行,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碳成本压力。尤其是2013年对ETS进行改革后,能源行业不再获得免费配额,电价上涨成为能源密集型行业间接成本上升一大问题。为此, 欧盟未雨绸缪,于2012年5月通过了国家补助措施实施准则。该措施有三个具体目标:一是尽量减少对市场竞争的扭曲;二是将碳泄漏风险降到最低;三是维护欧盟ETS的减排目标。其中的电价补助就是为了缓解ETS给企业带来的电价上涨这个间接成本压力而量身定制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碳泄漏。
依照电价补助措施,欧盟各成员国可在2013至2015年对经评估符合补助条件的20个生产部门的企业, 发放不超过用电成本增加部分85%的补助, 2016至2018年补助比例将降至80%,2019至2020年降至75%。补助必须在用电成本产生的当年或次年由成员国发放,补助额度将根据方案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CO2排放系数综合考虑了各国在电力生产上的CO2排放量差异, 比如英国的排放系数为0.58,爱尔兰为0.56,意大利为0.6,波兰为0.88,罗马尼亚为1.1。排放系数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欧盟内部同一生产部门在生产力上的差异,同时各国企业的基准生产水平或者电力消费水平等都纳入了考虑范围。电价补助措施对经济与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欧盟这项措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竞争的扭曲上,包括对欧盟内部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扭曲。
其中,对欧盟内部市场竞争的扭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一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扭曲。由于电价补助措施是在欧盟实施准则的框架下,由各成员国实施,因此成员国有权决定是否给予某企业补助以及补助多少。鉴于各成员国的财政和预算并不相同,实施电价补助时就会出现差异,因此可能导致某些企业在一个成员国可以获得电价补助,但在另一个成员国却得不到补助,或者获得补助的量有较大差异,这样就会导致这些企业在欧盟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造成市场竞争的扭曲。另一方面表现在欧盟内部市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扭曲。如果一个部门获得补助,另一个没有补助,而他们的产品有替代性,那么有补助的企业就会具有成本优势,其产品就会替代无补助企业的产品。另外,有补助企业可以将补助款用于配额购买或者技术投资,从而缓解了减排的经济压力。企业随着欧盟减排目标增高而压力增大,为争取成为补助对象,企业会进行激烈的角逐,游说不可避免,寻租也可能发生, 市场竞争秩序就会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