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按照欧盟能源政策的统一部署,法国自2000年以来逐步走上了电力部门市场化之路,并成立了独立的能源监管委员会。从发电的角度来看,EDF的一统天下已被打破,2012年130吉瓦的电力装机中,非EDF装机达到30吉瓦,发电量比例约占14%。EDF本身也从衙门式的国有垄断公司变身为国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股份企业,并拆分成立了法国电网公司(RTF,200年成立)、法国配电公司(ERDF,2008年成立)两个全资子公司,电网向发电商、销售商完全开放。从消费侧来看,市场的开放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2000年占市场份额30%的1300家的用户(耗电超过1600万千瓦时)可以自行选择供电商;2003年占市场份额37%的3200家的用户(耗电超过700万千瓦时)可以自行选择供电商;2004年占市场份额70%的全部470万非居民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供电商;自2007年7月1日起,法国全境的用电户(包括居民)均可以自行选择供电商,至此电力市场全面开放。包括EDF在内,目前法国已经有18家全国性的电力销售公司(还有地方性的小供电商百余家),其中10家只经营居民用电业务。此外,法国28家高电耗企业(炼钢、铝业、化工、造纸)结盟组成超大用户团体与EDF签订为期24年的购电合同,每年购电量达1480亿千瓦时。
从上述情况来看,法国电力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自2007年中消费侧电力市场全面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的法国电力消费者却没有随市场起舞,主动行使自己“用脚投票”的权力更换供电商。根据法国能源监管委员会的数据,到2014年3月底,在法国3131万各类用电户中,只有大约8%选择了EDF以外的供电商。
那么,法国电力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颇为纠结的局面呢?关键因素还是法国人的“点子”——在开放市场的同时,却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价格体制,事实上形成了电价的“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