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号称世界第三极,高海拔决定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这对来自平原地区的大多数援藏干部而言,意味着苦痛与折磨。迎难而上,公司一批批援藏干部把丰碑刻写在雪域高原,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
2006年8月,公司援助西藏电网举办了水轮机组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培训班,标志公司“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同年8~9月,公司还组织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电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继电保护等专业的培训班。公司实施“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智力援藏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员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国网西藏电力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公司着眼于集团化运作,先后选派5名任职干部、24名挂职干部和867名专家进藏帮扶。
今年劳动节前,国网西藏电力一纸文函传到上海,对浦东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专职洪俊在藏帮扶工作给予高度好评。2012年9月,公司发文通知“对藏人才帮扶人员进藏工作”,洪俊作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代表,10月24日领命,从海拔4米的东海之滨,来到援藏工作地——拉萨。洪俊在起初的两个月感到胸闷、乏力、嗜睡,掉发,晨起出鼻血。
但这一切并没影响洪俊开展帮扶工作。洪俊的帮扶岗位——国网西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专业高级岗,正值公司推行“三集五大”建设。然而,国网西藏电力底子薄弱,科技创新领域刚刚起步,经验欠缺,专业人员缺编……洪俊责无旁贷,负责“大运行”体系中的“厂站调试及信息梳理”。洪俊整天忙忙碌碌,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有一张满满的时间表。为了争分夺秒,小伙子开始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加班循环。验收通过,洪俊功不可没,国网西藏电力干部员工记住了这位来自大上海的小伙。
公司加大对西藏的人才支援力度,不光派精兵强将进藏,还做到“走出去”,将西藏当地的青年才俊安排到公司系统各单位“授之以渔”,提高西藏电网员工的专业素质。每年由国网西藏电力选送15名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赴内地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其管理技术水平。
技术帮扶 全力以赴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科技援藏列为包括经济援藏、人才援藏、干部援藏在内的四大援藏工作机制之一,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工作格局。公司成立至今,对西藏的技术帮扶从未间断,且持续发力。
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历史原因,西藏电力工业起步晚,发展慢,电网建设滞后,技术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