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今年5月底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始启动,但争议颇大。
可以看出,这些改革实践涉及政府管理体制、电价市场化、电力市场建设与电企改革,均为电改总体方案中的重点。不过,其释放的体制机制活力还不足以推动电改实质性前进。
深化电改的希望在哪里
去年3月,《财经》杂志在《电改试金石》中回顾过去十年电改时表示:电监会认为自己想改革但没权力,价格部门认为电网企业成本不厘清就没法放弃政府定价,电网企业认为先改的应该是电价而非电网,地方政府则认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涨电价。
目前看,新的国家能源局代替原国家电监会推进电改后,这一角力格局也并未好转多少。《上海证券报》报道中的折中方案、受地方政府青睐的“便宜”直购电仍然在说明着这种角力的因果。
今年1月底,国家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同时,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并探索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数月时间已过,其中大用户直购电改革进展较为抢眼。然而,不少舆论指出,这一正确的改革“基础没打好,肯定实行不好”——且不说受到电网考核机制的自然排异,当前体制下其在理论上也有瑕疵。
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叶泽教授用博弈论分析:假设发电企业和用户都有参与和不参与直接交易改革的两种策略,用户积极参与直接交易改革的初始条件是电价降低,在此前提下,发电企业参与的条件是收入至少保持不变,甚至还要有提高。由于发电企业参与直接交易的电量要在政府年度计划电量分配中按容量扣除回来,在机组平均利用小时与用户负荷利用小时相等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电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参与直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