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所谓中德统一充电接口标准,并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中德国标准妥协,或者是德国标准向中国标准妥协,而是双方都要妥协,都要作出一些让步,从而使二者互相兼容。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包括直流充电(DC)和交流充电(AC)。一般来说,由于直流充电可以产生较高的功率,充电时间较短,多用于快速充电。交流充电一般采用民用的电压为220V 或110V的电力系统,充电时间较长,多用于慢速充电。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的说法,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领域几大标准并存,包括中国的GB标准、美国的SAE 标准、欧洲的Combo标准、日本的CHAdeMO 标准等。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各种标准纷繁复杂且互不兼容的情况在所难免。
标准之争给业界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大困扰。兼任CHAdeMO协会会长的日产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坦言,标准的混乱和多样,最终受害的是用户,且阻碍电动汽车普及,妨碍地球环境保护。
仅限交流充电
在问及如何统一中德充电接口标准,是否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接口标准都要统一时,周荣的回答有些出乎记者意料。
周荣指出,目前所说的统一标准,不涉及直流充电,范围只限于交流充电接口标准。
据了解,中国交流充电接口国标是2011年批准发布的GB/T 20234.2-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德国则采用的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12年发布的IEC 62196-2标准中的type 2。
刘永东指出,充电接口标准不是简单的尺寸大小,而是包含充电接口的物理结构、配合公差、材料与机械特性、电气安全特性、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以及通信控制等在内的一系列全套充电解决方案,需要电动汽车的充电电路、充电连接装置、充电设施一起协调才能实现充电的安全可靠和互联互通。
“目前中国与德国的交流充电接口物理尺寸一样,只是公母头不一致,他们的公头就是我们的母头,这个是有原因的。当初大家的原始方案是一样的,之后双方都在不断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方案没变,但德国标准的公母头发生了变化,最终造成了两国标准的差异。目前中国标准和德国标准都已对外发布,都在使用中,要想完全一致,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所以,中国不会承诺跟德国标准完全一致,德国也不会承诺跟中国标准完全一致。”周荣解释道,“现在两国标准有差别,我们希望从技术上保证其相互之间可以兼容,可以互相使用。双方多少都要有一些改变,我们这边要尽量保证控制导引与德国一致,目前还不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