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业参与度
可想而知,如此消耗人力、物力的微电网工程令多少企业望而却步。目前我国微电网建设权大多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其中国家电网占主导地位。在30个试点项目中,国家电网包揽了18个,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两家企业也借此受益;南方电网则在早期建设了海南三沙永兴岛项目,近期配合广东省政府完成万山海岛智能微电网联网项目。
反观民营企业,仅中天科技在今年4月份接到国家科技部大单,负责研究孤岛型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获得经费490万元。由此可见,由民间资本推动微电网商业化建设尚需一段时间。
运维市场尚属空白
由于国家并未全面放开微电网建设权,因此在微电网运营及后期服务方面存在电网企业自给自足现象,商业管理模式不够清晰。与此同时,承建方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承担高额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还要独立支付后期维护费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微电网项目存在巨大风险,这将制约微电网商业化建设全面展开。
更重要的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还没有从技术标准转向运维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微电网供电模型已初步成形,但哪种运营模式更适合我国电力未来发展还尚无定论。
有数据显示,至2015年我国微电网投资市场将达到31.67亿元;国家电网也估算,至2020年微电网市场潜力可突破1000亿元以上。
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电网企业和相关配套厂商发现了微电网的惊人效益,但由于为我国微电网商业化体系框架缺失,很多企业仍在观望阶段。
关于国家在微电网政策层面上的统筹规划问题,国网资深专家解释,通过试点工程来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更符合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以及微电网的发展情况。换言之,我国微电网商业化体系的各个方面制度规范仍在积累当中。
7月30日,中电联召开关于微电网国家标准评审会,通过了《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系统调试与验收规范》、《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意见稿。一旦通过了法律规范,该三项标准将成为到目前为止我国微电网建设中最重要的技术支撑体系。(采编 朱龄)